新視界丨實景拍攝展匠心 烽火歲月似重現
●圖/本報記者 林 翔
文/本報記者 劉潤濤
特約記者 劉招迎 羅文燕
今年9月9日,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密使命》開機,講述發生在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特別是大埔縣青溪交通中站交通員為安全護送我黨軍政要員和物資,與敵人展開機智斗爭的驚險故事。該劇計劃2021年播出,獻禮建黨100周年,目前已在大埔縣青溪鎮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茶陽鎮老街(高福路騎樓群)、父子進士牌坊、大麻碼頭等多地取景。
日前,記者來到《絕密使命》大麻碼頭拍攝現場,探秘片場拍攝過程。
電視劇《絕密使命》大麻碼頭拍攝現場。
深還原 實景拍攝再現歷史場景
在河唇老街,長長的騎樓街道,古韻悠悠。從那灰綠色藤蔓爬滿的墻頭、布滿苔蘚的石板路、古老的宅邸院落、懸掛著的電線天線、殘破的窗戶樓梯,都能看到歲月拂過的印記。
碼頭上,來往的“百姓”低頭不語,關口的黑衣“守軍”狐假虎威,高聲叱喝,駐足的“小販”百無聊賴,望著推車里熱氣裊裊的包子兩眼空洞……這些高度還原、極致細膩的場景布置,就是《絕密使命》實景拍攝的追求所在。
同天飯店是劇中重要場景,劇組正在店內做拍攝準備。
“創作團隊在多次深入當年中央蘇區交通線的福建省永定、上杭、長汀和廣東省汕頭、大埔等地采風采訪時發現,閩粵建筑都有其獨特的時代質感,這是在攝影棚拍攝無法比擬的,因此我們在拍攝中更多結合本土風貌、建筑風格、植被特點去進行實景拍攝,以求更加真實地表現當年的烽火歲月。”《絕密使命》制片主任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在拍攝道具設置上,也體現出劇組的精益求精。現場陳設的竹籃、竹椅、長凳、八仙桌等都是劇組從當地群眾家中租來的,部分物件甚至已有幾十年歷史,外觀上呈現出當地百姓特有的生活痕跡,具有真實的質感。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加寫實地還原1930年前后的水路交通線,道具組在碼頭現場改造了當地一艘舊船,按照舊時風格進行外觀噴漆、做舊,最終成功打造出一艘汕頭至潮安的客運電船,整個改造工程歷時半個多月時間,耗費了工作人員大量心血。
街頭巷尾布置了充滿歷史感的廣告招貼。
強保障 干群一心共保劇組后勤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大麻碼頭拍攝基地動工后,由于大場面多、拍攝場景多,劇組人員非常龐大,拍攝工程遇到很多具體困難,大埔縣委縣政府積極協調、全力保障,為劇組順利完成拍攝奠定了堅實基礎。
拍攝基地地處韓江,時值枯水期,開機拍攝后會穿幫,大埔縣委宣傳部了解情況后,主動與青溪水電站、韓江高陂水利樞紐以及福建棉花灘水庫溝通,適當調節水位,幫助電視劇順利進行拍攝。
化妝師在拍攝間隙迅速為演員補妝。
劇組需要老街店鋪作布景,家住河唇街的大麻鎮社區居民委員會干部朱茂勝便主動將家里一樓騰出來,一家搬到二樓居住,直至拍攝完成;社區黨總支書記房訓明手機24小時待命,隨時前往碼頭解決現場問題……
《絕密使命》開機后,劇組又面臨群演的吃住行、拍攝現場、交通和安保協調等各種問題,當地鎮政府從中積極幫助劇組協調,確保拍攝期間劇組人員及設備的安全,實現拍攝期間零事故。
創作團隊精益求精制作了各種道具,力求最大限度還原歷史。
昔日烽煙散,凱歌猶在耳。屆時,電視劇《絕密使命》以中央紅色交通線重要作用和貢獻,以及地下交通員忠誠與智慧為選題,通過“小人物大格局,小故事大智慧,小站點大風云”的表現手法,再現以大埔縣交通員蔡雨青為人物原型所塑造的男主角潘雨青,和其他交通員一起,為安全護送我黨軍政要員和重要物資進入中央蘇區腹地,與敵人展開英勇機智斗爭的光榮事跡。
大埔縣委宣傳部部長陳偉平表示,《絕密使命》在大埔的取材取景拍攝,不僅是對烈士英靈最好的祭奠,更是對大埔的風土人情和蘇區精神的弘揚,將對大埔打造“梅州康養文旅融合之星”、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生態縣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