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城區二手房交易量價齊跌 業主多番降價仍難轉手
“錦繡首府,110㎡明星戶型,客餐一體拓展空間,享三代同堂的甜蜜時光!”“創杰清棟大放‘價’,首付7萬起,購47—220㎡健康美宅!”“梅州恒大江山帝景,帶裝修、準現房,雙11鉅惠折上折,好房限時搶!”……翻看房地產二手中介的朋友圈發現,一手房信息開始漸漸取代了原來鋪天蓋地的二手房源信息。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和一手房價格競爭影響,二手房交易愈發冷淡,不少業主揣著房源主動降價都難以出手,二手房市場陷入量價齊跌的窘境。
文/圖 鐘文麗
A 二手房交易少難成交,中介紛紛“轉戰”一手房代理
千逸地產的負責人廖軍是一位老中介人,幾乎每天都會發布二手房源信息到朋友圈,不過現在關注的人明顯少了。以前一條信息有幾十甚至上百個贊,現在只有寥寥幾個,而預約看房的客人就更少了。他告訴記者,2月份受疫情影響,梅州城區大多數小區都禁止外來人員進入,導致不能帶客戶上門看房,成交量銳減,到4月份開始才有所松動。加上今年房地產市場整體環境不是很好,消費者預期收入下降,導致買房的意愿沒那么強烈,購買二手房顯得更加謹慎。即便能進小區看房,以前銷售人員帶10多組客人看房就能成交一單,現在帶20多組客人看房才成交一單,整體成交速率慢了。“上個月我手上賣了5套房,這個月到現在為止也賣了1套,還算可以,能維持店面的基本運營,但是比起以前一天賣2套的高峰時期,現在只能保本,賺錢是很困難的。”廖軍失落地說道。
記者走訪了梅城多家中介門店發現,今年以來,二手住宅成交量下滑的情況比較普遍。原本貼在中介門店玻璃墻上的二手房交易欄已全被一手房源信息占滿。居天下地產中介廖偲勉告訴記者,自己之前一直在代理新縣城二手房買賣,但由于二手房“走不動”,現在新縣城大多數中介已經停掉二手房業務了。“朋友圈上偶爾還是會發一下二手房信息,但是幾乎沒人關注。新縣城樓盤多且集中,一手房地產商之間競爭壓力本來就大,市民選擇性多,再加上降價促銷,使得一手住宅和二手住宅的價格相差不大,購房者自然會更青睞一手房,二手房不好賣也就成了必然趨勢。”廖偲勉說道。
B 中低端步梯房成交良好,高價地段令人“望而生畏”
來自豐順豐良鎮的李先生孩子去年考上東山中學,由于自小體弱多病加上照料不周,入學后多次生病影響學業。愛子心切的李先生決定在梅城買一套二手房。對比過后,他最終以53萬的價格買到一套位于江南路、110平方米帶裝修和家具、房齡15年的二手步梯房。
廖軍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手上成交的二手房多以50萬元以下中低檔次的步梯樓為主,手頭上一次性能拿出超過50萬的這部分客戶基本上都轉向購買新房了。他分析稱,對于部分剛需購房者來說,他們希望住在城區,同時也想快點入住;而大部分新樓盤地段較遠,交樓時間較長,首付價格相對較高,所以這部分剛需購房者會選擇總價較低的二手房。
與中低檔總價低的二手房成交量穩定不同,地段好、單價高、總價高的二手房則令人“望而生畏”。多名中介人員告訴記者,許多客戶在詢問二手房時都會咨詢梅水路一帶的房源信息和價格,但都被一萬二的均價給嚇傻了眼,紛紛轉向江對岸的奧園、恒大、碧桂園等一手樓盤。“二手房價竟然是對岸一手房價格的兩倍!一二手樓價格‘倒掛’的情況未免也太嚴重了吧。”市民黃先生驚訝道。中介陳玉玲告訴記者,也有許多“不死心”的客戶囑咐她如果有主動降價拋售梅水路一帶房產的業主要及時告知,這表明了客戶對擁有成熟社區配套資源的高端樓盤的議價期望加大。
C 賣房虧損20萬,業主無奈心“涼涼”
二手房市場低迷,而對于一些在高價時入手、現又急著賣掉房子的業主而言,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的情況則更是“雪上加霜”。王先生2018年在芹洋半島某樓盤購置了一套120㎡的三房。入住后二孩來臨,感覺原來的房子不夠住,所以萌生了用三房小房換四房大房的想法。然而在與中介交談后才發現,要把手上這套房賣出去并非易事。據了解,該樓盤目前售樓處的價格低于2018年的房屋售價,跌幅達20%,這就意味著王先生如果要賣房就必須降價2成才有競爭力。王先生當時的購入價是92萬,為了盡快拋售房產,他先后降價3次,最終以76萬的價格才將其售出,凈虧損16萬。再加上2年的貸款利息成本、稅款繳納成本,加起來總共虧損約20萬,這讓他止不住的心疼。負責跟進該二手房交易的中介劉先生分析稱:“他還是算虧損得比較少的,他買那個樓盤時還不是房價高位,而對那些最高位時入手的大多數業主來說要虧個25—30萬才能拋掉。要不就慢慢掛著,等房價回升,但這種操作很難,至少要幾年;而且幾年下來,利息成本又上來了,所以幾乎都要虧本拋售,虧多少的問題了。”
普利斯地產總經理葉新華表示,盡管如今二手房中介市場不好做,但依托一手住宅銷售渠道,同樣能取得不錯的成交金額。“二手房中介目前已在轉型,我們的業務員不再明確區分銷售一手房還是二手房,我們將這看作是一個產品,銷售人員要做的就是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葉新華說道。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