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南溫泉漉菜有來頭
●陳偉
據文史資料記載,唐宋時期,漢人先民從北方中原遷徙至粵東山區興寧,在葉塘山區一帶發現天然地上溫泉,人們開始運用溫泉進行食養,其中附近磐安圍有一個讀書人把剛收割的青菜拿到溫泉進行浸泡(古話稱“漉”),然后放在稻草編織的草袋中,因當時勞累,直到第二天才取出,他就把已經變黃的青菜切細炒制,竟發現菜爽甜可口,無酸味,送給鄰居們品嘗,受到大家稱贊。從此以后人們開始效仿做漉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逢年過節貴客來家做客,成為當地必上的一道菜,老人小孩均喜愛。
明朝興寧縣令祝枝山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為繁榮地方經濟,到葉塘體察當地民情,和一村民家人一起就餐。村民用溫泉漉菜招待其就餐。祝枝山品嘗后深為贊嘆,仔細詢問制作過程,并以詩句描述外觀和口感,飯后又揮筆題詞“齊昌漉菜聞名揚”。
改革開放后,當地許多農民進城務工,傳統的漉菜很少人制作了。近年來,客家傳統文化得到挖掘,這一傳統食材又漸漸出現在餐桌,深受人們歡迎,銷售量年年增長。尋常人家也紛紛自己制作,一般是頭天晚上“漉”菜,第二天食用。這時的菜顏色與酸菜的顏色差不多,味不酸卻爽口,富含硒元素等,是美味健康菜。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