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領先!省藝術節評獎評選結果出爐,梅州喜攬15個獎項
本報訊 (記者賴運香)記者從市文廣旅局獲悉,由省文旅廳主辦的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于昨日結束,評獎、評選結果隨之出爐,我市榮獲2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多個單項獎,1單位獲優秀組織獎,總共喜獲15個獎項,全省領先。
梅州這一喜人成績引起國家和省文藝界專家們的高度關注,贊譽為“梅州現象”,他們認為梅州立足本土、自立自強,始終延續不斷,“梅州現象”值得研究、學習、借鑒。
在大型舞臺藝術作品獎中,我市山歌劇《白鷺村》《春鬧》榮獲戲曲組一等獎,廣東漢劇《王昭君》榮獲戲曲組二等獎,音樂劇《血色三河》榮獲綜合組二等獎。在單項獎中,楊苑玲(山歌劇《白鷺村》)、潘錫岳(音樂劇《血色三河》)、管樂瑩(廣東漢劇《王昭君》)、劉謙隆(山歌劇《春鬧》)榮獲優秀表演獎,廖惠玲、林文祥、羅銳曾(山歌劇《白鷺村》)榮獲優秀編劇獎,李建生(山歌劇《白鷺村》)榮獲優秀導演獎,鐘禮俊、鐘禮坤(廣東漢劇《王昭君》)榮獲優秀音樂創作獎。
同時,在評選名單中,我市提線木偶劇《沙家浜·智斗》被評為優秀小型舞臺藝術作品,潘錫岳(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被評選為十佳舞臺新秀,張又虹(山歌劇《春鬧》特邀舞美設計)獲評“特別貢獻者”稱號。此外,梅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榮獲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組織獎,全省僅有4個單位獲此殊榮。
記者了解到,本屆省藝術節入選終評演出作品共28臺,我市占據了4臺,入選作品數量與廣州并列第一。這4臺作品分別取得了一等獎或二等獎的好成績,推動我市文藝事業實現了新的突破、登上新的高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省藝術節中我市本土人才創作的本土題材作品表現十分亮麗,如山歌劇《白鷺村》《春鬧》由本土的演藝人才擔綱主創團隊和部門人員,劇中以地方劇種和時代內容相結合,用傳統藝術講述了本土故事。
“在這份漂亮的‘成績單’背后,離不開我市對本土文化的重視和對本土人才的挖掘,也離不開臺前幕后所有演職人員的努力和付出。”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扎根本土,根植本地土壤進行藝術生態培育,不斷促進本地文化戰線進行藝術創作生產,積極推出了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城市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文藝精品創作迎來百花齊放新局面。
廣東省藝術節是國內最早創辦的省級藝術節,從1984年至今已連續舉辦14屆,是廣東省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最具專業性的藝術盛會。第十四屆藝術節集中展示了近三年來全省藝術創作和演出的優秀成果。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