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遠縣八尺鎮排下村:做活“水文章” 扮靚“北大門”
排下村廣東東江源文化廣場一景。(鐘小豐 攝)
●本報記者 傅思林
特約記者 朱雙玲 朱維佳 袁志鵬
悠悠東江,自東北向西南奔流562公里,滋養著粵贛兩地百姓,是珠江水系干流之一,流域內的東深供水工程,惠及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東江源便在梅州平遠縣排下村。
源水興村,路通人和。今年,平遠縣八尺鎮排下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利用東江源之一的特殊地理位置做活“水文章”,擦亮“廣東東江源第一村”美麗鄉村招牌。
擦亮綠色底色
彰顯古村古韻
排下村毗鄰江西尋烏,位于八尺鎮西北5公里,因先祖進村選址在成排的梯田以下,故此得名,是傳統古村落。此地既是廣東東江源,又是粵東北地區連通贛南的“北大門”。
自平遠縣城驅車向北,田園風光迤邐,行至“省門”206國道出口處,左側的東江源文化廣場映入眼簾。廣場綠道依據東江水脈形象設計,主題鮮明、綠植環繞,代表尋烏、龍川、博羅等地的十余組石雕錯落有致,“臨摹”出一幅惟妙惟肖的“東江水脈圖”。
從主題廣場拐進村莊,處處皆景。村口的百香果基地郁郁蔥蔥,外立面改造后的民居屋舍整齊劃一,田園隔開茂林修竹的青山,宛若世外桃源。行至村址前,一泓清泉由田野匯入村莊,汩汩向前——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這便是廣東東江源頭水。
古村的魅力在于原生態。“我們結合中小河流整治,依托東江源地理條件,探索水主題的美麗鄉村建設。”村黨支部書記肖劍鋒說。自2018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該村連年進行水源清淤工程,完成3公里雙向河堤碧道建設,全面完成“廁所革命”,持續擦亮生態底色。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排下村厚植文化底蘊,保留鄉韻鄉愁。今年來,排下村深掘東江文化,先后建設東江源文化廣場、親水小廣場及水文化小品等美麗鄉村景觀,扮靚古村容貌,展示東江源文化,宣傳“珍惜水資源、保護水源地”的生態文明理念。
鄉村美麗蝶變
村民收獲幸福
“村里也有地方踢足球了!”在村委會前的綠茵場,前來運動的村民絡繹不絕。帶著兩個孩子踢球的肖阿姨說,今年9月,這里還是一片閑置的雜房,經過村委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后,轉眼變成免費開放的新球場。“最近老人、小孩放假都不愛在縣城待了,情愿回村休閑。”
至目前,排下村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農房外立面改造141戶,完善足球場、籃球場和文體廣場等系列農村基礎設施,村民多了休閑的好去處,美麗鄉村越扮越靚。
“八尺十一個村莊,十條溪水匯韓江,唯有排下水流西,一支獨流入東江。”傍晚,悠揚的山歌從東江源文化廣場傳來,村民韓宜德的即興表演,博得眾游客拍手叫好。他笑著說,如今村里每個周末都能吸引幾批來自梅城、江西等地的游客,村莊人氣也越來越旺。
八尺鎮黨委書記王平梅告訴記者,接下來,排下村將繼續因地制宜,圍繞“廣東東江源第一村”的主題持續建設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并依托古驛道、東江源等資源,與周邊角坑、肥田等美麗鄉村串珠成鏈,通絡八尺古鎮的“水脈、路脈、文脈”,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線路。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